
60岁的李大爷半年前上腹就开始隐隐作痛,当时他也没作想,觉得就在胃的位置,是胃病导致了胃痛。
因为疫情期间不方便到医院检查,李大爷自行到药店去买了些胃药,但不见好转,一直勉强忍着。
直到4月份,他感觉疼痛已经非常严重,有时候连着背一起痛,同时整个人也消瘦了很多。在家人的陪同下,李大爷去医院检查,拍了片子发现,李大爷的胰腺有一个5公分大小的肿瘤,是胰腺癌。
01、你以为的胃痛,不一定就是胃在痛
胃痛是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但有时候你以为是胃痛未必就是胃痛,胃的旁边还有很多的器官,比如十二指肠、肝、胆、部分小肠、横结肠、脾、胰、双肾以及肾上腺。人体分布在内脏上的神经其实存在交叉的情况,同时内脏上又比较少感受疼痛的痛觉感受器,所以腹痛是很难判断出是哪个器官在痛。
苏城好医生消化内科周卫平主任介绍,约80%~90%的上腹部疼痛来自于胃、食管以及和十二指肠;约10%的疼痛是肠胆道病变、肝脏病变、胆囊病变等引起的。
02、出现这几种“胃痛”,要特别当心胰腺癌
胰腺癌是“癌中之王”,由于胰腺的位置特殊,容易和胃病混淆,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胰腺癌导致的腹痛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上腹疼痛
不管胰腺癌的癌瘤位于胰腺体尾还是头部,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大约有60%~80%的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2、与饮食无关,越来越痛,表现多样
胰腺癌导致的疼痛通常和饮食无关,一开始多数症状比较轻,疼痛会呈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特点,由于引起的疼痛机制以及癌瘤的部位不同,腹痛也会呈多样表现,程度有钝痛、饱胀不适或剧痛等。
3、多有放射痛
胰腺癌引起的腹痛通常是上腹部钝痛,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背部,胰头癌通常向右侧放射,体尾癌大部向左侧放射。
此外,胰腺癌还可能会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消瘦、乏力、腹部包块、糖尿病、精神症状差、局部肢体浮肿、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03、“胃痛”,怎样才知道是不是真的胃病?
如果出现“胃痛”,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判断是否为胃病:
一方面,疼痛时间是否和进食有关。由于胃痛大多和进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可以根据饮食的时间、种类、习惯等来辨别。观察胃痛的时间发生在餐前还是餐后?是否在食用某些食物后发生?是否在过饥或过饱等情况下发生?如果是的话就可能是胃病导致的胃痛。
另一方面,可以观察症状,胃病一般没有黄疸、发烧、打嗝等症状。胃病伴随的症状有很多,比如恶心、呕吐、胀气、胸闷、腹泻等,但如果出现黄疸、发烧、打嗝等症状时,就可能和胃病、胃无关,或许是胆囊、肝、胰腺等出现了问题。
如果自己无法分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或疼痛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04、高危人群“胃痛”更应该小心!
“胃痛”不一定就是胃在痛,尤其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来说,出现胃痛更应该警惕。苏城好医生消化内科周卫平主任表示,年龄在40岁以上,符合以下其中一项的人群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高危对象: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者(第6项因素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者;
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苏城好医生提醒您:
胰腺癌早期诊断难、治疗难度大、疗效也较差,有“癌王之称”。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较难发现早期胰腺癌,而当出现腹部肿块、黄疸等表现时,大多已是中晚期了。为早期发现胰腺癌,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胰腺CT或磁共振检查。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