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如新(中国)公益支持的“科技向善,重构营养健康管理新场景”学术交流会在京举行。行业协会领导、健康领域专家学者、主流媒体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精准营养技术创新、慢病防控实践、临床营养干预价值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营养健康管理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为全民健康事业注入新动能。
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共绘营养健康发展蓝图
会上,多位嘉宾强调营养健康对国民体质与生活品质的根基作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研究院院长韩林涛指出,作为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过去5年围绕营养与慢病管理开展了系列科普讲座、健康咨询服务,未来将进一步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搭建更完善的健康服务生态体系。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研究院院长韩林涛
如新集团首席产品执行副总裁贺杰德
如新集团首席产品执行副总裁贺杰德表示:“我多次来中国,在交流、合作中感受到中国有一个最鲜明的特质——以人为本,中国朋友也有一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特点——言出必行。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新确立了清晰而坚定的战略方向:以基因表达科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驱动,重点深耕抗衰老、代谢健康及认知健康三大核心领域。我们愿意与中国一起,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全球民众带来普惠的健康福祉。”
专家献策:聚焦慢病防控与临床价值,夯实营养健康基石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
行业专家从政策落地、慢病预防、临床实践等维度,为营养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视角。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志强强调,《国民营养计划》的贯彻实施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需要企业的创新精神,探索和应用更多更先进的生产技术,研发和制造更加优质的保健食品,同时,积极探索更多适用于消费者的市场推广方法。以如新公司为例,他们通过40余年的保健食品研发制造和产品服务的知识沉淀与经验积累,探索出自己的健康管理之路,致力于个性化与精准营养,从生活方式、体型管理、抗氧化、营养素等多维度推出全面代谢健康管理方案。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原副所长翟凤英在主题为“健康营养管理预防慢病促进国人健康长寿”的演讲中介绍了“隐形饥饿”概念,她建议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指导,践行“膳食平衡宝塔”原则,保证杂粮、蔬果、奶、坚果等摄入,同时通过“平衡膳食、适当运动、早防早治”等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病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原副所长翟凤英
航天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北京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许美艳
航天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北京卫健委健康科普专家许美艳则从临床视角,分享“营养干预的临床价值与社会意义”。她指出,临床营养需遵循“5阶梯疗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营养教育、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肠外营养等途径,尤其关注肿瘤患者、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创新成果亮相:PRYSM iO开启智能健康管理新纪元
如新集团全球研究与开发总监任一萍在“重构营养健康管理的‘科技中枢’”主题演讲中,重磅介绍了公司最新科技创新成果——PRYSM iO超光谱智能扫描仪,有着40年研发积累的如新,历经20多年,在全球收集2600万次扫描数据。在此基础上,如新再攀巅峰,以全新技术打造PRYSM iO。该设备通过超光谱吸收技术,15秒内即可收集数十万皮肤反射数据,在拉曼数据库的指导下,进行AI驱动的机器学习,生成身体防御指数,透过皮肤类胡萝卜素水平、反映氧化压力及营养状况。
如新集团全球研究与开发总监任一萍
对话:共探科技普惠助力精准营养“最后一公里”
会议下半场以“科技普惠助力精准营养的‘最后一公里’”为主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副部长郝晓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部副主任贺鹏飞、如新大中华高级副总裁暨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潮东、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食品营养频道主编乔靖芳围绕政策支持、技术落地、生态构建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郝晓宁从卫生经济学视角指出,精准营养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潜力显著,临床营养科的发展与特医食品的应用,已印证“早期干预可降低医疗成本”——每1元营养干预投入,可节省6-15元后续治疗支出,未来需进一步推动医保支付对精准营养服务的覆盖。贺鹏飞则强调,建议通过构建营养知识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精准营养服务走进社区与家庭。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部副部长郝晓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部副主任贺鹏飞、如新大中华高级副总裁暨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潮东、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食品营养频道主编乔靖芳(从左到右)
李潮东表示,如新始终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理念,依托健康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从健康检测(如PRYSM iO)到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饮食、运动、营养补充等)的全链条服务。他指出,企业应成为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宣传者、共建者与实践者”,未来将加强与媒体、医疗机构合作,普及“主动健康”理念,让精准营养惠及更多人群。乔靖芳则从媒体视角提出,健康科普需坚守“科学性底线”,通过视觉化、视频化内容,将专业营养知识转化为“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实用方法,同时联合专家破解食品营养类谣言,提升公众健康消费素养。
本次交流研讨会凝聚“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企业实践、媒体传播”的多方共识,为精准营养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清晰路径。如新在此次活动中充分展现了企业在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实力与责任担当,从PRYSM iO 超光谱智能扫描仪的技术突破,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案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科技+服务”的创新范本。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