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健康|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健康新闻 行业资讯 快讯 新闻资讯 医讯 中医养生 国内新闻 育儿

健康快讯

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有临床特点不同,传染途径不同,引起的病症严重性不同,人们对这两种病毒的认知程度不同。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1、临床特点不同: 冠状病毒是...[详细]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 一、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详细]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日前组织设计制作了多幅不同人群、不同场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系列海报电子模板。各地各系统可根据情况下载使用。...[详细]
当前,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常识,我们会记得用84消毒液等消毒剂对家里的桌椅、门把手、地面等进行擦拭。但生活中的一些随身小物件您是不是就忽视了他们的存呢? 注意以...[详细]
很多人可能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并了解,而且有些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的病因并那么关注,而有时候感冒也可能发展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因此大家必须对这个问题进行关注,那么感冒可...[详细]
近期,全国多地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报道显示,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感染后病情比较严重。那么,老年人应如何自我防范?日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详细]
1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从地坛医院出院。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王广发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赴武汉考察指导时染病,为国内首位确诊感染新型...[详细]
骨质疏松日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突出问题。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6%,女性32.1%,65岁以上女性患者达到51.6%,女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欧...[详细]
春节快到了,亲戚朋友团聚一定少不了各种各样的聚餐,而聚餐时难免会饮食油腻,或是暴饮暴食。相聚本是快乐的事,这些不健康饮食行为却很容易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引发腹胀、腹泻、消化不良...[详细]
莲藕排骨汤是人们最爱的冬季滋补养生汤。严寒的冬日里,忙碌了一天后,一家人围坐着吃一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排骨藕汤,甭提多惬意了。 除了炖汤,白白胖胖的莲藕,可以做辣炒藕...[详细]
离春节越来越近, 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们啦! 有长辈们发的红包 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 在这么幸福的时刻, 美食当然也不会缺席! 可是孩子们春节敞开吃, 会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为做好节假日期...[详细]
瑞士日内瓦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发现,做噩梦并不是精神受到了刺激,反而可以帮助人们在清醒状态下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类压力。 研究人员招募18名参试者进行睡眠试...[详细]
吸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对身体健康有诸多不良影响。除了损害身体,近日一项针对年轻人的新研究发现,吸烟也会危害心理健康。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详细]
马上就要过农历新年了。年节近,各种美味正等着你,却也可能带来“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烦恼。 很多瘦身男女辛苦运动大半年,不料吃几顿就回到减肥前。如何合理饮食才能避免长胖?来跟营养科...[详细]
1月18日,苏州市2020年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在苏州市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近万人次入场应聘,现场共收到简历4548份,达成初步意向1147人次。 当天共有550家单位进场设摊招聘,提供需求岗位14570...[详细]
专家提醒,尽管最近流感患儿数量有所减少,防控仍然不能放松。 赵红洋提醒,今年患大叶性肺炎的孩子较往年增多,一旦孩子出现连续三四天高烧不退,又有咳嗽精神萎靡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详细]
每逢温度变化,流感多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刘岩红提醒,又到流感季,此时就需提前预防,每个人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详细]
我国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并呈现上升趋势。...[详细]
生病了需要做手术,哪一种麻醉剂最理想?过去,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普通人的注意,但是寻找一种副作用...[详细]
冬季养肾是由自然界“生长化收藏”四时节律决定的。按中医五行学说,肾脏对应冬季。一年之中,冬季应是最注重调养肾脏的季节。俗话说“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打老虎”,自古民间就流传...[详细]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尤其是冬至后进补效果最好。冬季属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旺、功能强健,人的生命力就强,因此,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推荐一款...[详细]
瑞典研究人员最新发现,即使对健康的年轻人而言,熬夜一晚就可以导致人体血液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物增加。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神经学》杂志上。 瑞典研究人员选择了15名平均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