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军事|汽车|游戏|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 > 生活指导 >

别再被“酸性体质”忽悠了

时间:2009-03-24 17:39:18 来源:互联网

  与学术研究很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民间有关碱性食物、酸性食物的说法则很多,概括起来就是一切不健康的都和酸性食品有关,而碱性食品则和健康有关。

  缺少必要的实测研究,不但导致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归类不一致,还导致在推荐比例上的众说纷纭,有人建议酸碱性食物的比例应以1:3为宜;也有人建议1:4;还有建议3:7的。这些比例,尤其是前两个和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宝塔)中推荐的各类食物数量的比例明显不符,因此用食物的酸碱性来指导人们的饮食是靠不住的。因此,中国营养学会今年1月份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国营养学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明确指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些说法(酸性食物碱性食物以及酸性体质等)缺乏科学依据,因而不值得提倡”。

  链接

  酸性体质论的主要内容:90%的人体质在酸化

  也许你难以置信,但确实有超过90%的人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体质慢慢走向酸化,这部分人经常会感觉头疼、头昏、耳鸣、睡眠不实、健忘、免疫力差、皮肤无光泽、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腰酸腿痛、四肢无力、腹泻、便秘等,但他们仅认为这些症状是疲劳所致或只是暂时现象,对预期的疾病危险毫无所觉。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体质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素在体内不断堆积,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据统计,85%的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血脂症患者,都属于酸性体质者。

  癌症与酸性体质

  癌症喜欢酸性体质。如果人体的体液酸性化,就会导致癌变。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癌细胞在酸性环境下活跃。癌细胞赖以生存的体液,其pH值在偏酸的6.85-6.95之间。

  肥胖与酸性体质

  酸碱平衡的状态,意味着人体代谢功能正常,人体强大的自稳功能随时随地都在调整、纠正着机体所发生的一切偏颇,但在酸碱失衡的状态下,脂肪细胞不能正常代谢,就慢慢地堆积起来了,从而形成肥胖。

  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迫切,越是容易在波涛汹涌的健康潮流中找不着北。

  去年的这个时候,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的好日子走到了头。4年里,他以《无毒一身轻》及《排毒餐》等著作掀起了岛里岛外一阵养生饮食热潮。但终因一追随者的病情恶化,遭检方起诉,并获刑7年。林光常一鸣惊人,凭的是他惊世骇俗的“健康理论”,著名的有“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水不可煮沸饮用”、“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等。这些颠覆主流的观点赢得了很多信徒。一时之间,长沙红薯贵,一些地区的牛奶销量受到了影响,显现出健康潮流的力量。

  回顾30多年的养生健康史,打鸡血、饮水疗法、甩手疗法、红茶菌、醋蛋疗法、全民气功热,举国的健康潮流此起彼伏。最近,在“排毒热”过去一年后,又兴起了平衡人体酸碱度,崇尚健康的人士纷纷捧起碱性水,以抵挡酸性体质,强健体魄。

  “这个世界上,最奥妙的莫过于生命

  了,产生各种说法一点也不奇怪。”依照著名的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的理解,正是现代人对健康的开始关注,出现了打着改善健康的幌子而进行的各种商业行为就很正常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很多疾病是怎么产生的,都没有定论。正是因为生命的不可预知性,将所能看到的方法用在延长寿命上,不过是人的本能而已。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才让很多打着为大众健康着想旗号的不法商家和各色没有多少专业背景的所谓健康专家们有了轮番登场的机会。以近几年推出的酸性体质概念为例,如果按照他们推崇的饮食方式,那就得尽量少地食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干脆做回食草动物。不用说别的,就冲90%的中国人都是酸性体质(所谓轻度酸中毒),那我们每天看到的就不是亚健康的中国人,而是必须住院的中国人。

  很多人在壮年猝死或罹患癌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环境污染、使用了过多添加剂的食物、工作压力大、没有定时检查身体的习惯,甚至医学的发达使得很多病都成为可知的,都是造成现代人反而更不健康错觉的原因。事实上,2008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人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72岁,女性为75岁;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是35岁。

  能吃得上鱼肉的现代人也并不比只能吞糠咽菜的旧中国人体质差,只不过现代人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保养。掐中了现代人重视健康脉的商家们,推出某种产品来改变所有的身体不适状况,其实就是在用貌似正确的理论,从那些盲目“健康迷”的口袋里掏钱。单纯从商业的角度讲,任何一种营销都是在打概念牌,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赢利,就给想要健康的人们指了一条错误的路,那我们用什么样极端的方式拨乱反正都不过分。

  事实上,想拥有健康说简单也非常简单。饮食均衡自然是第一位,锻炼身体也不可缺少。适当选用一些中医的养生保健方式,只要不妨碍身体本身。又能求心理踏实的,都不妨尝试。但那些有悖于基本科学常识的健康热潮。在加入之前。最好想一下可能带给身体的伤害。比如,决定不吃淀粉,而是期待使用所谓的“第六要素”或一瓶矿泉水就能一步到位,那不过是懒人把自己交给一个不负责任的向导,最后的健康之路会指向何方,没人可以保证。

  如果自己没有太大的判断力,但至少我们得知道一些原则:靠一种东西解决所有问题的健康宣传或保健品都是骗人的;除非出于减肥目的,彻底和任何一种处于饮食金字塔中的食物绝缘都是不科学的;多去医院做常规检查,少听信没有专业背景的商家推销。总之一句话,锻炼身体、定期体检、均衡饮食、调节情绪,才是最靠谱的健康观。

  比起那些碱性补充剂和弱碱水,洪昭光以健康使者的形象,把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主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方法虽然保守了点,但更实在。

(责任编辑: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