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海量的卫生健康数据,如何挖掘这座数据“富矿”,让数据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今天(8月14日),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数据局、市医保局、申康中心共同召开上海市卫生健康数据开发利用工作宣介会,推动卫生健康数据合规流通利用,加快要素市场培育,赋能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
卫生健康数据是公共数据中最具民生关切度、专业技术含量和综合应用价值的重要资源。当前,上海有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从一份血常规的报告,到一份CT、B超影像报告,每天有海量健康数据在这些医疗机构诞生。这些数据不仅记录着市民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过程,也是推动医疗科研创新、优化公共卫生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这一数据资源在疾病预防、临床诊疗、药物研发、智慧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潜力正加速释放,将为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动力。
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数据局、市医保局、市药品监管局、市疾控局和申康中心等多部门大力推进卫生健康数据平台建设,平台采集融合自2018年以来本市“三医”融合数据,并逐步扩展居民体检数据、临床试验管理等数据采集。
值得一提的是,从海量健康数据到成为真正“有用”的数据,还有一个转化过程,比如其中就涉及数据统一这件事,简言之,不同医院由于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导致健康数据数据量级很大,但可能多为“垃圾”数据,利用价值有限。针对这一数据挖掘“痛点”,上海正逐步实现本市卫生健康数据“统一标准、统一采集、一数一源、共享共用”,为卫生健康数据开发利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统筹安全与发展,《本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健康数据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试行)》制度文件和《卫生健康数据分类分级要求》地方标准出台,以规范本市卫生健康数据授权运营的管理逻辑、责任主体、环节链条以及工作要求,保障卫生健康数据“管住、放开、用好”。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表示,下一阶段,卫生健康数据开发利用将在三大方向发力。首当其冲是制度先行,筑牢根基。本市将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制度规范,为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利用提供清晰路径。
其次是安全为要,严守底线,将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视为生命线,加强卫生健康数据开发利用的伦理审查,确保技术发展始终向善。
在此期间,将持续加强治理,培育生态,提升卫生健康数据质量与标准化水平,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有序开发利用,探索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分级分类开放卫生健康数据,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原标题:《上海多部门出手挖掘健康数据“富矿”,逐步扩展至居民体检数据》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