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舒缓乐声,一台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陪伴老人缓缓起势,打起了太极拳。只见它流畅自如地复现出“云手”“揽雀尾”等经典太极招式,依靠绳驱传动的手臂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柔和优美的弧线,同时还能精准调节步法,实现灵活位移……这是记者日前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里看到的一幕。
当日,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与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技术与场景协同,聚焦AI养老机器人研发、多模态数据训练及智慧照护系统落地应用,探索养老服务新场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已达550万。面对这一严峻缺口,科技正被视为破局的关键力量。这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在生活辅助、健康监测、情感陪伴等多个养老细分场景落地应用。
“在过去的养老服务场景中,人工成本高,而且还面临着用工难、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难等一系列问题。”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副院长王圆圆说,“现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辅助我们解决部分难题。在养老服务场景中,它们将成为养老护理员的得力帮手。”
那么什么样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才能在养老服务场景中发挥作用呢?
星尘智能(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方科介绍,养老场景具有高度复杂性,这就要求具身智能机器人要拥有智慧的“大脑”、灵活的“身体”,并且易于操作。
方科以陪伴老人们打太极的Astribot S1机器人(以下简称“S1”)为例介绍,他们开发的DuoCore快慢协同系统,使S1拥有“本能反应+深度思考”的能力。“在养老服务场景中,它可以合理应对各种状况,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确保监护工作的持续、稳定与可靠。”方科说。
同时,S1单臂拥有7个自由度,最高速度超过10米每秒,单臂额定负载可达5公斤,重复定位误差仅为10微米,这一系列性能指标均超越了普通成年男性的能力水平。方科说:“S1能够实现毫秒级延迟与毫米级轨迹精度的肌肉级力控,这为其在养老场景中的精准操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智慧的“大脑”、灵活的“身体”外,安全是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中应用的基石。
以S1为例,其所有动作系统均有完备的安全机制,可确保机器人在执行任务、采集数据、尝试新行为时“不伤己、不伤人、不伤环境”。
方科介绍,他们计划让首批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联合训练基地开展常态化驻场运行与真实场景测试,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中的表现。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他们还将协助深圳市养老护理院制定具身智能机器人院内操作规范、应急处理流程及人机协作机制,以确保机器人技术与院内服务体系无缝衔接,更好地融入养老服务场景。
(责任编辑: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