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健康|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当前位置:中华健康网 > 新闻资讯 >

守护食管健康,远离“吃出来的癌症”

时间:2025-08-14 09:40:29   来源:扬子晚报网

  食管癌是一种与饮食习惯紧密相连的恶性肿瘤,在我国部分地区高发,被称为“吃出来的癌症”。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叶劲军博士提醒,远离食管癌,首先要防止“癌从口入”。

  2024年数据显示,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及癌症死亡第七大原因,在我国呈现地域聚集性,太行山脉附近、安徽、江苏苏北等多地为高发区。地域性差异源于当地饮食习惯(如偏好烫食、腌制食品)、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长期损伤食管黏膜可诱发癌变。

  “癌从口入”要警惕五大危险因素

  1.不良进食习惯:太粗、太快、太烫.长期吃粗硬食物、进食快、咀嚼不细、吃烫食(食管黏膜耐受50-60℃,65℃以上易烫伤),会让食管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再损伤”,慢性炎症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诱发食管癌。

  2.吸烟+饮酒对食管损害协同,同时烟酒人群患病风险是不烟酒者的15-30倍。酒精代谢的乙醛(1类致癌物)损伤DNA,烟草致癌物也促癌。

  3.腌制、霉变及烧烤食品。腌制食品含亚硝酸盐,霉变食物有黄曲霉毒素,烧烤、油炸食品会产生致癌化合物,长期吃大幅增加食管癌风险。

  4.食管基础疾病。胃食管反流、巴雷特食管等疾病患者,食管癌风险高,尤其是胃食管反流,胃酸腐蚀黏膜可诱发腺癌,这类患者要定期内镜检查。

  5.口腔卫生与营养失衡。腔卫生差(龋齿等)、营养失衡(缺新鲜果蔬、动物蛋白及微量元素、维生素),会增加患病风险,食管癌还有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人群要警惕。

  典型症状“三感一痛”别忽视

  叶劲军提示,食管癌典型症状是“三感一痛”:吞咽哽噎感(吃固体食物明显);食管异物感(总觉有东西残留);食物通过滞留感(下行不畅);胸骨后疼痛(吞咽时不适)。出现症状要尽快就医,但早期症状轻或无,高危人群定期筛查很关键。

  高危人群要定期筛查。符合以下条件属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筛查:年龄≥40岁(45-80岁高发);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上消化道症状;有食管癌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病);患食管癌前疾病(如慢性食管炎等);有吸烟、酗酒、喜烫食/腌制食品等高危因素。男性发病率、死亡率高于女性,或因男性更多暴露于烟酒等危险因素。

  早期筛查有多种手段。叶劲军建议,高危人群可做这些检查。胃镜检查是金标准,也是最直接有效早期诊断方法,直接观察黏膜,通过活检明确病理;食管钡餐造影(GI)可看食管轮廓、蠕动,间接判断病期早晚;CT科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周围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RI适用于CT检查有禁忌,或者考虑食管肿瘤可能侵犯气管、椎体、大血管重要脏器的人;内窥镜超声(EUS)则兼具诊断与早期治疗作用。

  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关键。注意进食细节,吃饭细嚼慢咽,不吃超过65℃的烫食;不吃腌制、霉变食物,多吃新鲜果蔬,平衡膳食;远离烟酒;有家族肿瘤遗传史的人,要定期体检;有胃食管反流等疾病要及时治,避免睡前进食;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查牙;适度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减轻腹部压力对食管影响等。

  叶劲军主任强调,高发区或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即便没症状,40岁起也建议定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关键,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能帮我们远离食管癌。

(责任编辑:华康)

热点聚焦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